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材料三、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四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2分)
(4)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话,概括商君行为的历史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修改刑法, 重视农业, 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井田制;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答满4点即得4分)
(2)变法使秦国富强。(2分)
(3)“务本”是指重视农业生产。(1分)“王制”是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1分)
(4)“倾邻国而雄诸侯”。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露田又叫桑田,可以买卖?
D.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现象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族只可能是学习鲜卑族的畜牧技术,而不能是“游牧经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
D.推行连坐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建立了二十等爵制。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
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下图)

材料三: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
(2)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共同点:“信仰得救”。
(4)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特点: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
(5)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社会运动。
历史作用:①政治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②经济方面:宗教改革中天主教被剥夺的财产大多落到了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方面: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方面的准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