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广东人民积极地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通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腐败的封建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B.洪秀全的组织和发动
C.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影响
D.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灾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2分)
参考答案:(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4分)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2分)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2分)
(4)原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4分)
因素: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的观点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结合教材内容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即可;(2)材料二中日本狡辩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定秩序,结合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侵略行为进行驳斥;(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即全民族的抗战,外部原因是次要原因,即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指外交方面的非正常化,结合二战后的中日社会的现实可以回答出相关原因,从材料三中可以归纳出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的因素即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的考查抗日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政治制度。“帝王专制史”是指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退位这一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主政治史”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B项正确。A、B、C都没有确立民主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吃面不搁酱,炮打东郊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和各个选项,东郊巷和西什库教堂都是列强主要活动地,首先排除A和C,东郊巷被辟为使馆区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期,而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了清朝统治,斗争矛盾对准的是本国封建统治者,与题干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的主旨不符。再排除D,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没有进行武装斗争,与题干也不相符,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主要信息:东郊巷、英国府、西什库。这些都代表了外国列强,说明此事件主要斗争矛头是指向外国侵略者的,由此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