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在文学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诗经》与《离骚》在创作方法上有哪些主要不同点?结合时代特征,简述汉赋的主要特色
(2)试分别举两例说明,唐朝诗歌和明清小说中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作品或者名句。
(3)从阅读对象和内容变化等方面,归纳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2、判断题 奖章、徽章、证章能真实地反映历史。下图为湖北省“黄陂县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证章,这枚证章应制作于

[? ]
A.建国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会议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1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下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一、图二,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下图这张照片是邓小平1979年在游黄山时与几名复旦大学学生的合影。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已经恢复高考制度
②复旦大学已被列入“211工程”
③当时已经启动“希望工程”,大量农村贫困学生得以考人大学
④邓小平已经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为提高公民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