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徽宗时期,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
①宋政府力求扩大税源 ?②宋代的商业比较发达
③“坊市”制已经被打破?④宋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已出现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 )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3、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 材料二 (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则利嬴,得8、9板则缩。?
——摘自屈大钧:《广东新语卷·15》
?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生产状态属于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蜱脂肉滑,奚位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三:(宋时开封)相固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库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淛《五杂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促进明清时期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前提条件是
A.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B.政府推行“更名田”
C.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
D.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