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中的内容应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有图示可知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两种形式,B不符合题意,诏令是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文的统称,和皇帝巡查不符,排除C,察举是汉朝的选官制度,时间不符,排除D,设立专门机构和皇帝巡查符合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御史大夫是在秦始皇时设立的,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监察时代表中央。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时建立的,到唐太宗时,才进一步划分三省的职权,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故选C。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
——《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影响?(4分)
⑵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官员轮换制有何不同。(6分)
⑶材料三中的“回避”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2分)
参考答案:
⑴特点:回避制度不断完善;回避制度越来越严格。(2分)
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徇私枉法行为,阻止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而形成独立王国,巩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徇私舞弊,整顿了吏治;帮助官员摆脱各种宗法关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官员转换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4分)
⑵不同之处:西方轮换制建立在选举制度基础上,中国古代官员由皇帝任命;西方轮换制有任期限制,限制连任次数,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任期限制;美国官员轮换制是中央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 中国古代官员是平级交流 。(6分)
⑶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地方官员的本籍回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2分)
被推崇的原因:“土官”更了解当地情况,赢得了当地的支持,提供优质服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不同的朝代的回避制度来看,该制度越来越严格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回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官场腐败的现象,防止结成利益集团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选官制度的公正性。(2)以美国为代表的官吏选拔制度的轮换制是建立在现代政体的基础上的,有一定的任期,而中国的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是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并未有一定的固定的任期,具有很大的人治的特点。(3)材料三表明,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主要是本籍回避,不能在本籍为官,而英国等西方国家与此不同,强调本地为官的重要性。本地为官得到推崇的原因在于能够更好的熟悉本地事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
D.实行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希腊、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