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对策百余人、贤良文学之士”指的都是儒生,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武帝任用儒生、重用儒生,让儒生来参政议政,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稳定统治的目的,其他的三个选项是不能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的,另外,“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本身就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汉武帝发布诏令:“梁于、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请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该做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诏令实际上要求诸侯王推恩于子弟,这样就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中国“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西周时期分封制度的对象包括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中央集权制是从秦朝开始的,故ABD三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代废宰相设内阁,内阁中权力最大者是内阁首辅,相当于过去的丞相或宰相,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但内阁首辅虽然相当于宰相,却并没有以前朝代宰相的权力,并不能对皇帝形成制约,只是皇帝的高级顾问,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所以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内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民族习俗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罗马统治者
A.延用习惯法
B.制定成文法
C.颁布《十二铜表法》
D.制定万民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随着帝国扩张原有的公民法不能解决新出现的矛盾,于是出现了协调新关系的万民法,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罗马万民法的背景
点评: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万民法诞生背景的掌握,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