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 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4分)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4分)
(3) 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重农抑商(或者“以农为本”)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
评价: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政治稳定 ②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③保障了农业的发展?④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 2分)
消极影响:①强化了自然经济?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③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任答两点 2分)
(2)材料二的经济思想是“工商皆本”; (2分)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2分)
(3)主要原因:中国政府实行海禁(或者闭关锁国)政策(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汉
D.隋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首开重农抑商的先河,同时也为后世重农抑商政策奠定了牢固基础,答案选B,A C D三项时间特征与商鞅变法不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中最突出的表现,之所以推行此政策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统治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这是封建统治长期存在的根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乾隆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
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地
B.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
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乾隆时期,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广州一地。此题与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C、D两项与事实不符,也应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乾隆御制诗》中有一句“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外交政策是
[? ]
A.被追开放
B.闭关锁国
C.主动开放
D.天朝上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有种赋税制度,农民缴纳的赋税与他拥有的财产没有必然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数额。原先,农民是分到多少田,缴多少赋税,后来他们已经分不到田,或分田很少,但仍要缴同样的赋税。如此一来,这个制度就很难再实施下去,而必须改变。请你想一想,当时的政府进行了什么样的改革?
A.恢复封建体制,实施井田制度
B.鼓励开垦荒地,实施均田制度
C.改变征税方法,依据资产计算
D.简化农民赋役,并为一条征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先……”的部分是指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后来……”的部分是指两税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