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 材料二 黄宗羲(明末清初)在论及经济政策时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财计三》
? 材料三 雍正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女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经济思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的提出可以反映哪些经济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危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的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3、判断题 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4、选择题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5、判断题 中国古代政府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