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B.促进法德和解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2、判断题 从1960年开始,被称为“包产到户”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全国许多地方自发流行起来。“包产到户”的特点是:在保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责任到户”(即土地以户为单位家庭经营),“定产到亩”(即每亩土地规定农民上交集体粮食的基本定额),“超产归己”(即超过每亩上交集体粮食基本定额的部分归农民家庭所有)。“包产到户”经营方式后来受到1962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的严厉批评,不久即被废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包产到户”实质上是一种“左”倾错误
B.“包产到户”对农业恢复发展起消极作用
C.“包产到户”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继承发展
D.“包产到户”背离了人民公社土地国有的原则
3、判断题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4、判断题 (2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议
| 时间(年)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64——1965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75
|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64——1965
|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78——1983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4分)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4分)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8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5、判断题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制衡
C.相权威胁皇权
D.国家统一的需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