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5 22:26: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使中国人解除这种痛苦的是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要理解“共和政体之下”的“专制政治”是指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专制政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
[? ]
A.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甲午战争后,日本长期占据了中国的
A.辽东半岛
B.山东半岛
C.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D.海南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甲午战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因此这些岛屿被日本长期占据。故选C。三国干涉还辽后,辽东半岛归还中国;B项是在一战期间被日本占领;D项是在二战时被日本占领。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选B。
点评: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
(1)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八路军115师取得)。
(3)徐州会战:抗战以来历史最长的一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国民党李宗仁指挥)。
(4)武汉、广州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5)枣宜会战:1940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展示由日本士兵当时在南京所拍的原版照片(下图)。2009年12月12日,日本僧侣大东仁先生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16件文物史料,包括反映日军轰炸南京的报纸,遭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尸体照片。大东仁对记者说道:“僧侣要珍惜人的生命,日本人的生命珍贵,中国人的生命同样珍贵。是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我们要反省,历史证据对于反省历史非常重要。”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美国人郎恩?乔瑟夫,他曾经因拍摄《希特勒》而知名。《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十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了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的真实历史事件,历史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在日本上映。它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件,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叫嚣。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材料四?2009年12月10日,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日本民主党代表团暨第十六次“长城计划”代表团。代表团由民主党国会议员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访问旨在加强两国政治家之间的对话,增进相互理解。“长城计划”活动是一项大型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巩固中日关系的民间感情基础,增进两国各界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1)材料一、二中两位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材料三中的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一事,你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东仁先生勇于面对日本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辩护,歪曲历史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着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分子侵略野心不死等。
(2)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揭露了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还原了历史真相,是正义之举。日军的暴行及隐瞒罪行的做法激起了公愤,乔瑟夫的做法有利于激发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增强了人们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
(3)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增进友好,面向未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资本主义世界..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