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正在热播的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1940年
材料三?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怎样理解该事件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
叶”?(6分)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一文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之道上发生的重大转变。(2分)
(2)从任务、性质、领导者、前途四方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4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2分)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从加重号角度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2分)
理解: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开辟民族解放运动新时代)。(3点6分)
转变: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2分)
(2)特殊性: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4要素每点1分,共4分)原因:一战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任答3点,6分)
(3)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2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可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17年”与“俄国革命”这些信息来分析为“十月革命”。 “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这里是指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所以他的文章意味着中国开始向俄国学习。
(2)第二问,从任务上看,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革命任务是双重的,从性质上,同样也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所以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它的阶级使命,所以只能由无产阶级来完成,故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但最终的前途由于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所以最终要建立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
(3)第三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可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但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性,所以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把革命的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不同于俄国的,这条道路是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马关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
[?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l2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哪个地方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A.南昌
B.井冈山
C.瑞金
D.西柏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分析,“红色之旅”的旅行团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走的是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的出发地是江西瑞金,故选C。
点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内涵包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国时期的人们经历了剪发的痛苦经历,在电影《辛亥革命》中黎元洪剪发片段的台词是“剪吧,咱就无发无天了”的台词,这里面的“天”应该指
A.君主
B.自然
C.上天
D.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背景“辛亥革命”,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剪发即表示与清朝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从依据选择题题干的时间限定词。判断该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和知识区域;依据题干与选项的时间对应程度、排列顺序;依据选项的时间与选项历史概念的时间对应关系;依据同一专题系列题目间的时间先后顺序等四个层面挖掘高考历史选择题隐含的时间因素,提高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深信,“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现有的英格兰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然后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织物的许多世纪前,这三万万居民的祖先从来就决不稀罕这种东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错误是?(?)
A.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形成了亏本生意”
B.《南京条约》规定免征一切内地税使英国对华倾销商品信心十足
C.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顽强的抑制作用
D.1842~1845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总额呈递增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材料中展现的是英国对中国国情的错误理解使其产品在中国畅销不畅是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所以说他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B错误CD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