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主张“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学而优则仕”。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国王由哲学王担任,依靠他的统治教化,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请回答:
依据材料比较二人政治设想中的相同点。(6分)
参考答案:
重视道德和教育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倡导人治和等级秩序。(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分析题目的要求:回答二人思想的相同点,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如材料“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柏拉图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精神取得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东西方分别出现了
[? ]
A.百家争鸣——人文主义萌芽
B.儒学独尊——基督教产生
C.理学诞生——人文主义萌芽
D.礼乐制度——罗马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不能涉世”即儒家的思想在于涉世,即研究社会现实。因此选B。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展望2013年高考,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思想文明史的命题份量将会有增无减。特别注意儒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仁、德、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及社会责任、民族气节、经世致用、农工商皆本思想,易于和当今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维护祖国统一、精神文明建设、国计民生等现实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注意将历史上的思想活跃期联系起来归纳共性、比较不同,尤其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注意从着眼于思想解放潮流的背景、产生的影响,对各种思想体系的评价和分析,即将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三者的结合,中外思想文化的结合,思想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结合。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④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①②③④分别是指 (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