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5 23:12: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从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创造出新儒学体系,到北宋完成“三教(儒佛道)合一”,形成理学,说明了儒家思想( ) ①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堆砌 ②与时俱进,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不断理论化和思辨化 ④永远不会落后历史发展的主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同时借鉴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①错误;从董仲舒创造出新儒学体系和北宋形成理学不能说明儒家思想永远不会落后历史发展的主流,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 写下了《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史记》卷九十七 材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儒学为什么会受到重视?(3分) (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结合材料 一、二、四,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儒学顺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3分) (2)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3分) (3)从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自明代起,儒家思想逐渐保守僵化,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汉“独尊儒术”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西汉“独尊儒术”以后,儒家以外各学派并未消亡,如道家,故④错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