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5 23:14: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从汉到元封建中枢机构的变化体现了( ) A.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根深蒂固 B.中国封建统治“公天下”思想的根深蒂固 C.地方政府自主性逐渐削弱的趋势 D.贵族政治逐渐打破的趋势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汉到元封建中枢机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两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C.地方政府自主性逐渐削弱的趋势,说的是地方,而题干的核心意思是中央机构的设置,C项与题干意思无关,属无关项。而A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清代宫廷戏《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可见西周宗法制是以什么关系为纽带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西周宗法制的起源和内容的理解能力。西周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而父系家长制实际就是通过氏族内部血缘关系亲疏确立的,西周宗法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也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贾谊《过秦论》,总结秦亡的教训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认识与西汉的哪一项政策相呼应……………………………………………………… (?) A.世卿世禄 B.独尊儒术 C.反击匈奴 D.与民休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指秦代没有实行仁政而过度的严刑峻法将百姓逼向了其对立面,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所以汉代吸取了秦代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制定的赋役很低只有三十分之一,即“三十税一”,答案选D,A B C三项不是仁政的表现。 点评:西汉初年的社会特征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对象有政治方面的郡国并行体制,经济上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思想文化上推行的黄老无为之说。材料考查了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经济根源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2分)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 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王夫之:郡县制影响深远,有利于中央集权。(2分) “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力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2分) 顾炎武主张: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张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2分) (2)主要思想:联邦制、分权制衡。(2分)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度集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于地方发展。(5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作用的理解,根据“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古今上下皆安之……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知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是:郡县制影响深远,比实行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安定和有利于中央集权。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在领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性较强,因此“其专在下”指的是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而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地方缺乏自主性。根据所给材料可以看出,顾炎武对待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态度:郡县制更有利于长治久安,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不利于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因此主张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2)根据“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两种政府为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由此可知为联邦制;“几个分立的部门”主要指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由此可知为分权制衡。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从而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但是过度集权不利于地方发挥自主性。美国独立后曾采用邦联制,不利于美国国家的发展,后改行联邦制,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又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因此: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度集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于地方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联邦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