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庄园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才是本题的题眼。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只能导致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因为“铁农具和牛耕”并不是太高昂的生产工具,家家户户都可以拥有,家家户户为单位经营,这就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所以本题答案选择的是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小农经济”概念的理解。题干中“治田勤谨”反映的是农业的内容,而“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反映的家庭手工业的内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只有C符合题意。A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只是说了手工业这一个方面。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土可贾(买)焉”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出现了私有土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故选C。A项并非本质问题,是材料说的现象;B项与材料明显不符;D项材料未体现。
点评:我国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井田制商朝兴起、西周时期兴盛、春秋时期瓦解随着铁犁牛耕等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的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的制度;材料中土地出现了买卖的情况说明井田制开始瓦解。井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确立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标志着生茶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形成,故此说法是正确的。
点评:推动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主要耕作方式包括耕作农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耕作制度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