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 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产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 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9 分)
参考答案:(1)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4分)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9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可以得出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依据“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可以得出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汉人与少数民族同等对待;依据“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可见其开垦 荒地的目的在于有益于百姓,即维持百姓生计
(2)依据材料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可以得出开垦荒地的背景为新的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人口的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对扬州、益州进行了比较:“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日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下列与“其”繁盛密切相关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
B.南诏的影响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都江堰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位剧作家想写一部有关北宋的历史剧,为了重现北宋商业的繁荣景象,设计了以下四个场景。其中,哪一个场景是不符合事实的?
A.娱乐场所瓦肆里说书人正在说汉武帝外传
B.“王记”锦帛铺在东京临街设立
C.广州的市舶司正在对来往船只征收商税
D.马可波罗一边欣赏汴河沿岸风光,一边品尝酸甜的葡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马可波罗是在中国元朝时期来到中国的,所以D项的现象与宋代的史实不符合,其他三项反映的内容都与宋代的史实相符,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②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源于土地的私有制,大量的土地兼并造成无业游民的出现,社会因此动荡,并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此历代政府往往采取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但是并不是严格禁止,因此基本上历朝历代都存在土地兼并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传说故事“牛郎织女”反映的传统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现代机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