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5 23:45: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初中央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置军机处,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调整 B.军机大臣权力的上升 C.清朝政权机构的变化 D.皇权的空前加强
2、选择题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的两大矛盾,据此回答1~10题。 【小题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小题2】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
【小题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小题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小题5】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小题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小题7】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小题8】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
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小题9】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题10】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选择题 下列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元朝御史台? 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 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判断题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重要制度,荀子在《荀子·儒教》中说:“周之子孙,荀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的推行是要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B.分封的同姓诸侯位居显略之地
C.同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D.同姓诸侯比异性诸侯重要的多
5、选择题 2010年,北京国贸中心举办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上,30余把浙江龙泉剑亮相。其中“康熙战刀”、乾隆御用宝力“天字一号大阅刀”(原品藏故宫)等均首次在京亮相。其中“天字一号”这种说法出自
A.商铺
B.科举
C.皇帝
D.占卜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