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5 23:45: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初中央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置军机处,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调整 B.军机大臣权力的上升 C.清朝政权机构的变化 D.皇权的空前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清朝初年, 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或地方官员 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 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AC只是表面现象,B说法不对,军机处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点评:本题的命题属于舍本求末,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的两大矛盾,据此回答1~10题。 【小题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小题2】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
【小题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小题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小题5】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小题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小题7】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小题8】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
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小题9】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题10】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C
【小题6】C
【小题7】C
【小题8】B
【小题9】A
【小题10】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元朝御史台? 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 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重要机构职责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把握题干中要求的是负有监察事务职能的机构;其次是逐一厘清选项中所涉及机构的职权。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门下省的职权是负责政令的审批,而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的国家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指挥机构,由此排除含有①和④的选项,即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重要制度,荀子在《荀子·儒教》中说:“周之子孙,荀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的推行是要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B.分封的同姓诸侯位居显略之地
C.同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D.同姓诸侯比异性诸侯重要的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周朝王室的子孙,如果不是不狂妄糊涂的,都能得到诸侯的位置,这说明同姓分封的比较多,是主体。故选C。A项说的是分封制的目的,材料并未体现;B项是说的分封的位置,材料也是没有交代;D项更是没有进行比较。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2010年,北京国贸中心举办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上,30余把浙江龙泉剑亮相。其中“康熙战刀”、乾隆御用宝力“天字一号大阅刀”(原品藏故宫)等均首次在京亮相。其中“天字一号”这种说法出自
A.商铺
B.科举
C.皇帝
D.占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常识及联系所学知 识的能力。我国古代有“天子门生”的说法,相关的是科举制的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