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5 23:47: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梁启超先生曾说:“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者叫民族精神的自觉,后者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诸君?啊,我们年年双十节纪念,纪念什么呢?就是纪念这个意义。”其中“双十节”纪念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谁在说谎(?)
A.张义
B.王平
C.赵洋
D.李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这幅浮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主持
C.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战争,题目中显示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其历史意义是C项,A时间错误B该运动是自发的D该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民族的觉醒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打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过去,人们多以甲午战争当中和甲午战争之后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来描述这种觉醒,其实并不准确。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其中愤激的感情色彩居多……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准确涵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运用了“甲午大败”的表述,如何理解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大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40年至“甲午大败”之前,中国出现过哪些“先觉者”,简述他们的思想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史实,说明“甲午大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出现个别“先觉者”到“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变化看,中国近代历史表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引发瓜分狂潮,半殖民半封建化大大加强。日本条件不及中国却反超中国。
2、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求强:开办军工企业,编练先进军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求富:开办民用企业。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实业救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倡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
3、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11月康梁等人成立强学会。1896年《时务报》,竭力鼓吹维新。1897年严复,译著《天演论》,引进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1898年光绪帝颁布,宣布戊戌变法。(清末新政、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同盟会)
4、从个体到集体的觉醒,屈辱越大放抗越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漫画是德国当时的讽刺画,德文标题意思为《在中国作战》。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信息,这是一次包括德国在内的的多国参与的联合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由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由日本发动,只有D项符合。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