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梁启超先生曾说:“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者叫民族精神的自觉,后者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诸君?啊,我们年年双十节纪念,纪念什么呢?就是纪念这个意义。”其中“双十节”纪念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
大革命
2、判断题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谁在说谎(?)
A.张义
B.王平
C.赵洋
D.李新
3、判断题 下列关于这幅浮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主持
C.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4、判断题 民族的觉醒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打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过去,人们多以甲午战争当中和甲午战争之后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来描述这种觉醒,其实并不准确。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其中愤激的感情色彩居多……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准确涵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运用了“甲午大败”的表述,如何理解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大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40年至“甲午大败”之前,中国出现过哪些“先觉者”,简述他们的思想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史实,说明“甲午大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出现个别“先觉者”到“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变化看,中国近代历史表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图漫画是德国当时的讽刺画,德文标题意思为《在中国作战》。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