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
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
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
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
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
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率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
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
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
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
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中的主要影响。(4分)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
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2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
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
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4分)
参考答案:(1)事件:1842年《南京条约》(2分),地位: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分)
(2)含义:国家主权在民(2分)
认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宣扬了民主平等思想,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资产阶级革命脱离了群众。(6分)
(3)进步: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2分),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
(4)结果: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努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第(1)问主要考查鸦片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认识要从两个方面
分析,要一分为二。第(3)问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主要
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要用书面语和精炼的语言来回答。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8分)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7分)
参考答案:
(1)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 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 (2)不同: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孙中山政治视野广阔,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本题解析:第(1)题认识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如经济、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尚未进行思想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并不了解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内容,对西方民主的认识有限。第(2)题将材料二“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对比材料一分析其不同;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历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孙中山个人的品质等度谈认识,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会议,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在会上以5票的优势(21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该文件的通过推动了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共三大于1923年召开,通过了国共合作的议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国民大革命运动。故选B。A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C项是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开始的,是在1927年后;D项是在1937年爆发的,与材料时间不符。
点评:中国三大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最终失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爱国志士和将领主要有
①邱逢甲?②唐景崧?③徐骧?④刘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略”(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