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官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人才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以上材料均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苏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
| 史实
| 结论
|
A.
|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 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
B.
|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制
| 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
C.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 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
D.
| 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西北段边界。
5、判断题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首要任务: [? ] A.缓和阶级矛盾? B.解决财政危机? C.改革官僚弊政? D.解决立法之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