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焦点问题。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改革都包含着有关“三农”的内容。这些改革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1069年)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小题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重视“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6分)
小题2:材料一、二、材料三的改革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措施分别有何历史作用?(5分)
小题3: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试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说明古代改革者是如何协调社会不公平现象,追求人类公平与公正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北魏孝文帝:君田制。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6分)
小题2: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取了一定土地,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发赋役,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6分)
小题3: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出身卑微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特权和垄断特权的局面,对国家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物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4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从现实中的三农如题,进而引出中国古代对于三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该题考查了三次改革的
内容及影响,最后通过中外对比的方式了解改革就是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
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改革促进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根据所学题目中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因此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 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紧扣题干中与“百姓”二字有关的内容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对社会变法或改革的评价与①④人物无关的是
[?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使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
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材料中的“帝”是
A.秦孝公
B.孝文帝
C.宋仁宗
D.
宋神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