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表?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重工业产值
| 轻工业产值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1957
| 704
| 317
| 387
| 537
|
1958
| 1083
| 580
| 503
| 566
|
1959
| 1483
| 867
| 616
| 497
|
1960
| 1637
| 1090
| 547
| 457
|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从1958年开始增长迅速,而农业则逐年下降;而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远远大于轻工业产值;总之,该时期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D首先排除;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不符;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C不符合该图表的时间范围。故选A。
【考点定位】必修二※现代中国50、60年代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 (?)
①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
②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③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
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学生可以选择用排除法。首先①显然不符合史实,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指的是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以众数的优势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排除①,故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帝王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
(1)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的浓缩概括:A.“知人善用,开明开放”;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三位帝王相对应的上述评价,并各举一例加以证明。其中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11分)
(2)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4分)
参考答案:
(1)唐太宗对应A(1分)。举例: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答对一点即可)(2分)。
康熙帝对应B(1分)。举例: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答对一点即可)(2分)
秦始皇对应C(1分)。举例: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答对一点即可)(2分)
新特点: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分)
(2)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历史潮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各个帝王的贡献回答即可,秦始皇主要是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太宗主要是政策开明,对外关系良好,开创贞观之治;康熙皇帝主要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联系所学举出具体的事例即可。康熙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新特点,要联系当时的世界大势来考虑,当时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殖民侵略,故新特点为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第(2)问,在评价封建帝王时,要做到,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三、坚持生产力的标准为最根本标准,四、坚持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避免英雄史观。
点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注意做到三点:第一,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第二,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第三,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华民国十一年通商海关各口全年贸易总论》载:“厦门一口,本年年船运之利便,人为加增,进口贸易,精神焕发,其由外国进口者尤甚,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该材料可以反映
A.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上海面粉行业受到美国冲击
C.上海航运业落后于厦门
D.厦门对进口面粉的依赖减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国十一年”,即是公元1922年。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美列强重新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题干中可知:厦门进口量增大,以美国面粉尤为突出;“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厦门来自上海生产的面粉锐减,冲击了上海面粉业的发展。故选B。
点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但战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①句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大意是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考虑问题不够长远;才能不多的人,眼光浅薄,不能广泛地吸取知识。②句是对人的基本要求;②③两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因此选D。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难点,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且命题方式也相当灵活多样。可以说学好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就掌握了教育部高考历史大纲对于高中生对相应知识点理解应用的全部要求。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