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国第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现象。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建设的规律,反映了当时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也和苏联背信弃义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党中央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的。因此AD错误C正确。材料反映了农业的浪费,未涉及到B项。故选C
考点:大跃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经济困难有很多原因造成,最根本的原因要把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人民公社化运动也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分辨历史事实的能力。只要对书本重点知识了解的话,很容易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央政府这一做法,实际是在改革农村基层行政机构设置,建立村民委员会,扩大基层民主,从而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但深究其根本目的,所做的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答案为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实际是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各个选项的不同层次和深度,A、C、D是对题干内容较表层的解释,B项才是最深入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