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某学校的一节历史课上,学生们表演了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皇帝作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妥,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后,交给尚书省去执行。这一情景与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朝、三公九卿制
D.宋朝、二府三司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中,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九品中正制度
D.内外服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斑马式” 省级组织的制度是指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即郡国并行体制,答案选A,B D两项是中央制度,C项是官员选拔制度,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
点评: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尤其是涉及到对郡县制的考查更是举不胜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强化对郡县制内容的理解。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指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贾谊所说“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指的是西汉的王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汉初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诸侯王势力膨胀给中央政权造成严重威胁。所以他建议统治者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
考点:西汉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
点评:汉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与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知州 ④通判⑤参知政事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