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参考答案:主要内容: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
原因:前者未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成果,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后者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本题解析: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前者召开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影响。后者召开后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应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及对思想路线的确立入手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没料到,这种应急措施竟然是中国农村的一声春雷。“春雷”是指
A.成功抵御了自然灾害的侵袭
B.改变了农民贫困的局面
C.促成了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形式
D.促进了乡镇企业的成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抓住“谁种谁收”这一信息,即可判断出“春雷”是指它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6年前的山东邹平县还是一个全国性的贫困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全国的百强县,2005年工业产值达到303亿元,利税28.7亿元,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对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中内容提取有效信息,“经过20多年工业大发展”,A是农业方面的,故不正确;邹平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加入WTO可以作为外部刺激,但不是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在管理体制上、所有制结构上和分配上三个方面。所以,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故选D。A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B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项是新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
点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5年开始的,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大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法律中逐渐的删除“投机倒把罪”,反映了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得到纠正。因此选A。BC项并非材料说的重点,材料主要是说的法律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不断地变化;D项材料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