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贽应该持反对意见的是
A.木兰从军

B.梁祝化蝶

C.“至圣”孔子

D.商鞅变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李贽强调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标准,反对宋明理学伦理道德。根据以上分析,李贽的思想与ABD所宣传的思想一致,但是应该反对C项。
点评:李贽的思想在当时被称为异端,受到排斥。但是其思想有明显的进步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他是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句话是由李贽提出的。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有言:“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与他的这种精神最为类似的是
A.董仲舒
B.李白
C.朱熹
D.李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贾宝玉说的“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对传统观点的叛逆,所以这一点与李贽相似,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6分)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6分)
(4)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4分)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如何做才能越过当前所面临新的文明转型?(6分)
参考答案:
(1)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2分)
(2)表现: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2分)
原因: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3)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6分)
(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4分)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开发新能源;参与建立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紧扣材料)
本题解析:(1)本问回答中国汉字的起源变的过程即可,中国文字由繁到简,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
(2)本问考查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第一小问回答明清儒学思想析性质与进步性;第二小问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归纳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
(3)本问以近代化切入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鸦片战争的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4)第一小问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依据时间信息分析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中的“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参考答案:A
91ExaM.org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背景经济上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上是新兴市民或城市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因此A符合题意。明清之际民主思想既有“不脱儒家思想理路”的一面,又有创新和突破的一面,B说法有误。C表述不合史实,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因此其不可能传播民主启蒙思想。D的表示不合适,因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几乎没有实践,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不大,真正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启蒙思想。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