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全 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37年9月,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埋伏于平型关一带作战,当日军进入埋伏圈时,115师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天激战,歼敌1000多人,缴获大量战利品,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对太平天国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的评论正确的是
[? ]
A.它具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色彩
B.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
C.它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它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从“近代前期”“保卫国土”“ 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不令倭得”等信息可了解到此事件发生在近代前期,为保卫国土坚决抵抗不要让日本侵略者得到,符合题意的是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选C。A项与材料“不令倭得”无关;B项战场是在海上;D项并未进行殊死抵抗,而是执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进行了撤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