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甲午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2、判断题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3、判断题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挟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均引自沈光明《近代留学与中国近代化》一书),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曾经希图“借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造就一大批像他那样懂得西方政治学说、掌握西方科学技术、通晓西方文明的人来改造中国。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于1855年回到祖国。他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企图结识清政府上层权贵,以游说其“教育计划”。1860年,他访问太平天国天京,希望通过太平天国实施其“教育计划”……结果一一碰壁。
(1)结合19世纪60年代前的历史背景,分析容闳的“教育计划”碰壁的原因有哪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1863年,容闳被曾国藩邀请办洋务,派去美国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总局,搏得曾国藩的信任。他于1868年大胆拿出他的“教育计划”,说服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1870年冬,清廷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请求在沪闽粤等地选考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坐船跨越太平洋,开始了15年的留学生涯。由于顽固势力竭尽诬陷攻击之能事,昏庸腐朽的清政府偏听了陈、吴等人的诽谤,不顾客闳和留学生的强烈反对,不听美国友人的忠告,于1881年下令将留学生分三批撤回。首次官派留学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 材料三 第一批留美幼童尚在异国,清王朝在1877年又派出第二批海军留学生近百人分赴欧洲各国学习。这批学子中的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黄建勋等人在回国后成为北洋海军将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分析清政府批准官派留学生的原因有哪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清朝前两次留学活动的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社迅速增多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植政策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这一看法忽略了
[? ]
A.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B.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C.解放的土地改革
D.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