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判断题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相抵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机构臃肿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中期的著名官员)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冠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材料三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说明赵翼、范仲淹、王安石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夷狄”和“寇盗”各指什么人?据此说明范仲淹的基本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5、判断题 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到“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