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A.北京
B.台湾
C.山东
D.新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
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
实践范例?(3分)
(2)据材料二,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目前影响最终消除诗人离愁别绪的因
素有哪些?(3分)
(3)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香港、澳门。
(2)国共双方内战的遗留问题。台独势力的干扰;少数西方反华势力的阻挠。
(3)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有相近意思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基础上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及实践情况。
第一问:主要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概括该构想的依据;
第二问:是对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的考查,具体考查学生对造成海峡两岸不统一的历史原因的
认识,及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因素;
第三问:相对比较开放,要求学生能从海峡两岸、人民、统一等角度谈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学说不断调整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也是统治者大力倡导的结果,所以①②④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③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遭遇过佛教思想的挑战,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2分)
(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清史稿》在谈及康熙年间的社会状况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和乐,克致太平。”请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的?(7分)
参考答案:(1)史实;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2)不同: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儒为师(2分)
(3)贡献:平三藩、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管理、统一台湾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打败沙俄(3分,答对三个要点可以得3分。)当时世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清朝建立在传统自然经济基础之上而蕴藏着危机,“天下”并不“太平”。(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用,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理解。由材料的关键信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可知这一指示的精神是把民生放在首位,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孟子的思想一致。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