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
2、判断题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选择题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王安石变法
B.戊戌变法
C.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4、判断题 土地和农民问题是政治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材料三(关于青苗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四?(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
理由。(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2分)
(5)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你对司马光的观点有何看法?(5分)
材料五?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6)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
材料六?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
(7)材料五、材料六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8)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和农民问题的原
因的认识。(2分)
5、判断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 ]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幕府和倒幕派的争权夺利斗争
C.天皇为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改革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