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7 22:25: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荀子?效儒》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从史料看西周分封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 D.姻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分权的特征,排除;B项是通过分割相权以达加强皇权的目的,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二,相互牵制,C项符合题意;从军机处的特点与影响来看,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宋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 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执行。三省六部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下图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远洋航行的起始港口是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刘家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和教材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2分) (3)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反思中外的这些尝试,你觉得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2分)
参考答案:(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2分)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2分) (3)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4分) (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2分,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总分。)
本题解析:第(1)题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基础知识可知秦中央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根据材料可知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 第(2)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是三省六部制,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分工明细,且相互制约。 第(3)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把总统关在笼子里”意思是总统权力受到制约,根据这一点结合美国政体进行回答。 第(4)题 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结合材料,反思中外历史进行概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民主制政体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外的监察体制,主要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际上依据宪法治国理政,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制度制衡,消弭特权现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平等权利,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学生做类似的问题时可以结合现在我们国家的反腐。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