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居京都,城内有地,患无水以灌之”,于是
就改进一产工具,“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这种工具是
A.水排
B.翻车
C.桔槔
D.筒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选项A中水排是冶铁工具;选项C是利用杠杆原理打水的;选项D是利用水力提水
的;这些不符合材料中“令童儿转之”、以水灌溉土地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因为小农经济
A.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B.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在世界上的声望和地位
C.兴衰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是否稳定
D.稳定与否是后世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封建统治者采取的任何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符合要求的仅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主要推动因素不包括
A.石锄耜耕
B.铁犁牛耕
C.土地私有
D.自耕农增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石锄耜耕并没有导致耕作方式发生变化。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 东汉后期
| 唐朝前期
|
黄河流域
| 765
| 669
|
长江流域
| 342
| 611
|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0分)
参考答案:变化:①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②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③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数量和分布变化,注意归结是要从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结。原因主要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归结。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因素(社会状况、人口南迁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分析的出,苏州和湖州地区在南宋时期主要是从事的农业生产,而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生产专业化的趋势。故选B。AD项错误,经济重心还是在南方;C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南宋时期江浙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