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选择题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3、选择题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文化辉煌灿烂,在世界独树一帜。以下不属于三代青铜文化特点的是 ( )
A.数量众多,器型丰富
B.制作精良,纹饰瑰丽
C.礼器为主,贵族专享
D.青铜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4、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5、选择题 据学者研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的直隶一些地区,有地10—40亩者占全区户数的51.5%;乾隆时安徽霍山县“中人以下咸自食其力,薄田数十亩,往往子孙守之,佃田而耕者仅二三”。材料反映的主要土地制度( )
A.是中国古代一贯的土地所有制
B.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产物
C.是小生产方式长期存在的基础
D.是清代后期走向衰落的诱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