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了“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①②④反映了这种特征,③与史实不符,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江浙人摸钱”是指江浙人民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故选C。ABD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有地方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故选B。A项说法错误,材料做法并不是以增强行政管理体制为主要的目的;C项材料未体现,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1958年尚未进行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改革开放前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探索的情况。考试中常考的还是改革开放后对经济体制的调整。我国的改革分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类祖先飞天和探索宇宙苍穹的梦想。当代中国人为实现这一梦想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C.“南优2号”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技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能力层次为识记,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初期,传统农业的落后导致农产品供给短缺,农村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制约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把落后、分散的个体农业改造为集体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A项符合题意;B、C、D项都不是专门针对农业采取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