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牌匾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 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武官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1)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
?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
?
4、判断题 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规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其难。……”材料中的“帝”是(?)
A.秦孝公
B.孝文帝
C.宋仁宗
D.宋神宗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昊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