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


图一?北魏文官汉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
材料二?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材料三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缠足之大恶,将不惟忘其国,又以亡其种类”? ---谭嗣同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中的服饰,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日本了什么政策?(2分)
(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中什么主张?(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
新的重大举措?(2分)
2、判断题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主要特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次变革。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
图一?舌战群臣?图二?皇太后的哭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1分)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9分)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4、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
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材料三?“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明宪宗处于明朝什么时期?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所述现象是什么措施的结果?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列对张居正边防新政的理解?
①“内修守备”是指训练军队和增修加固长城
②“外示羁縻”是指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 ]
A.①不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正确 ?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