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县国并行已经确立
B.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
C.维护了君主的权威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选择题 上海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A.《史记》
B.《三国志》
C.《汉书》
D.《资治通鉴》
3、综合题 (共22分)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随之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
4、判断题 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皇帝威严的体现
5、判断题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年代
| 道、路、省
| 州数
| 郡国数
| 县、邑、道、侯国等
| 户数(万)
|
西汉平帝(1—5)
| —
| 13
| 103
| 1 587
| 1 223
|
唐贞观十三年(639)
| 10道
| 358
| —
| 1 551
| 缺
|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 15道
| —
| 328
| 1 573
| 841.3
|
宋开宝(968—975)末
| —
| 297
| —
| 1 086
| 309
|
宋宣和四年(1122)
| 26路
| 288
| —
| 1 234
| —
|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