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隋唐时期开始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借真才实学,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而做官,故选B。A反映的是世袭制,C是宗法制,D是察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
| 地理位置
|
晋
| 姬姓贵族
| 山西
|
卫
| 姬姓贵族
| 河北南部和河南南部
|
鲁
| 姬姓贵族
| 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山东北部一带
|
燕
| 姬姓贵族
|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
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姓贵族、功臣、先朝贵族?
②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表格中分封的对象为同姓贵族和功臣,但没有先代贵族,所以排除①。表格内容为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不能直接得出④,②③在图表材料中都有体现。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依据材料中“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文字可以判断是三省六部制。A属于秦朝,时间不符合题意。B内容不符合题意。D属于“官僚的选拔问题”,不符合题干中第二种意思。故本题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