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任答两点)
(4)共同之处:抨击君主专制。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评价: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A.由人治转向法治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 (1610——1695年)
|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
顾炎武 (1613——1682年)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
王夫之 (1619——1692年)
|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
伏尔泰 (1694——1778年)
|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
卢梭 (1712——1778年)
|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2分)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6分)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2分)主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伏尔泰——平等、自由、民主(或开明君主制);卢梭——主权在民。(6分)
(2)材料一:发展了“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3分)材料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思想准备。(3分)
(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文化专制。(6分)
本题解析:
(1)比较分析“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 “循天下之公共”即可得出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表格内容以及课本所学,分别概括三人主张即可。
(2)“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抓住其中的答题点即“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总体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结合史实可以发现东西方这种思想都对各自这种历史发展趋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本题从深层次比较了东西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启蒙并没有走出书本所产生的影响极其有限,究其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关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