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但明清之际儒学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质疑。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而哲学上宣扬天命的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取得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求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仕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求的变化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阳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无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第三,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明末农民起义把朱明王朝打得落花流水,传说中的“君权神授”观念陷于崩溃,大大解放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已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使这些先进知识分子敏锐地感觉到封建度已陷于日暮穷途的境地。再加上清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使这些先进思想家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君主专制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顾炎武《日知录》中关于“亡国与亡天下”的论断,提出“亡国”指的是朝代更替;“亡天下”指的是民族的危亡;保天下者,匹夫有责耳。后被梁启超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进步思潮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共同点是 ①根植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②形成成熟的反封建思想体系 ③不同程度肯定了人的本能欲求和私利的合理性?④在其后数百年仍具有振聋发聩作用?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以.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进步思潮和文艺复兴运动都没有成熟的反封建体系,故排除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东亚文明( ? )
A.取决于儒家学说
B.来源于西方发展模式
C.借鉴了东西方文明
D.照搬了欧美发展模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