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素:民心。
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共同之处: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下列关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猛烈抨击专制制度
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
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新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干要求,答案为C项;他们的思想都反对君主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B、D三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新主张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其中一种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君民共主的思想
C.经世致用的思想
D.天赋人权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