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读图能力。从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工具从石器到铁农具,再到曲辕犁,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所以答案选D。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导致农民贫困的因素有(?)
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②封建国家的赋税沉重
③土地兼并?④沉重的徭役负担,侵夺了农民的劳动时间
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这说明当时( )
A.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
C.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D.自然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的流民安抚政策,题干材料表明皇帝重视安抚流民,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恢复,A项错误,排除;安抚流民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B项错误,排除;安抚流民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C项正确;东汉时期我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一诏令只能说明其促使流失的劳动力回归农业生产,而不能说明自然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排除D项。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材料意在表明(?)
A 在吴郡耕田时人力远远超过牛力? B 吴郡的耕牛不是被盗就是病死
C 在吴郡牛力的使用成本高于人力? D 吴郡供耕牛所用的水草日趋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