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一)
2017-08-08 14:36: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的参战? B 日本的参战
C 美、中等国的参战? D 巴西的参战



2、选择题  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战后出现的两大社会思潮是
①社会主义思潮
②民族主义思潮
③孤立主义思潮
④和平主义思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选择题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A.德国法国
B.奥匈帝国俄国
C.意大利英国
D.德国英国



4、判断题  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潜艇
B.飞机
C.坦克
D.原子弹



5、判断题  下表是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
1:28
英国
1:57
德国
1:32
俄国
1:107
A.战争中俄国人口伤亡最少
B.战争中法国人口伤亡比例最高
C.战争中德国人口伤亡总量仅次于法国
D.战争中,英国人口伤亡数量比俄国多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 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揪错 收藏 据91考试网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表是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主要考查你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动荡不安的世界,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91考试网学习社区。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动荡不安的世界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名称: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
      协约国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的物资。?协约国拥有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2、战略失误:
      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了。? 两线作战、阵地战、持久战导致德国失败。? 3、内部矛盾:
      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
      4、国际力量对比:
      不利于同盟国,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方面获得了?大量兵? 力和战争物资的补充,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考点名称:动荡不安的世界

        ?

        动荡不安的世界:?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间:20世纪初)?
        2、原因: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意义:是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德国——英法)?
        3、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4、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欧洲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一方面它们把更大的赌注放在扩军备战上。?
        5、结果: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原因:

        1、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资金;?
        2、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原料;?
        3、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根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对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由于在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又为德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加上作为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其国内市场的狭小,对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需求更加强烈。随着国力的增强,德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德国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它都会被英国广阔的殖民地所阻挡,德国要想获得更多“阳光下的地盘”,必须从英法等国手中夺取,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欧洲列强的扩军备战: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大肆扩军备战。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德国的行动最引人注目。德国拥有一支庞大的装备精良的陆军。同时,它感到要同英国争霸,必须掌握制海权。因此,德皇威廉二世叫嚣:“海神的三叉戟必须握在我们手里。”德国通过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决心与英国在海上一争高下。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是英国得以称霸世界300年的两大法宝,英国海军一直维持着“双强标准”,即英国海军的总吨位不少于在它之后的两个大国海军吨位的总和。对德国海军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英国十分担心德国的海军力量超过自己,决心不惜血本,保持自己的海军优势。由此引发了一场英德海军竞赛。英国率先造出了新型的“无畏舰”,使得旧式军舰的作用相形见绌。德国不甘示弱,很快就造出了自己的“无畏舰”。德国的急起直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与日俱增,英国决定,德国每造一艘大型军舰,英国就造两艘,以保持“双强标准”。到大战爆发前,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海军强国。这样,德国在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两方面都对英国构成了挑战,英德矛盾就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考点名称: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战前在欧洲和美国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一战期间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1、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
          2、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战前在欧洲和美国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
          3、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考点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简称一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二、过程: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3、第二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三、性质:
            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四、影响:
            1、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1)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2)美日的崛起体现在:
            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2、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3、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91考试网学习社区(www.91exam.org)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现相似题 与“下表是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654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870年前,军队中死于疾病的人..
            210790
            材料一:类别时间英国德国美国法国工业品19世纪中期142数量19世纪..
            259071
            19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局面的标志是:A.德奥同盟条约..
            271120
            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
            220587
            “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是A.争夺殖民地..
            226237
            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是在:A.1914年B.1915年C.1916年D.1917年
            试题ID 试题题文
            “91考试网学习社区”各栏目介绍之--每日签到:每日必签,证明我才是91考试网元老!签到的时候,还可以顺带写两句日记,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写的好还有魔豆赚,一举两得。马上访问www.91exam.org签到吧。 ? 2014 91考试网 版权所有 最后访问时间:2015-03-25 12:21:00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