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五四运动显示了无产价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和工人运动结合。加上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故答案为A。
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2011年北京、安徽、浙江高考中做了考查,2010年上海单科也有考查,亦属高频考点,备考时要关注: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及方式;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主要表现在
[?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新文化代表人物的政治主张主要根据其政治派别和思想主张。他们是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们所说的民主是指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故选A。此时尚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排除CD。B项是维新派的主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的主张。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情况下,在思想领域里继承辛亥革命精神,进行反封建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目的是创立共和国,和革命派在主张上并无实质区别,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继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可推断出题干阐述的是新文化运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在后期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因此D符合题意。而戊戌变法时期、清末新政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均未宣传过布尔什维克主义。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新青年》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准确记忆史实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