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古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2分)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6分)
(3)纵观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你可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4分)
2、判断题 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 ]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3、判断题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判断题 孙中山认为:“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产生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符合民生主义的精神要求
B.在中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C.抓住了革命的根本问题
D.是要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5、判断题 2002年,欧洲人迎来了“欧元时代”,3亿多欧洲人开始用上新货币欧元(EURO)。这里“欧洲人”的范畴是指? (? )
A.欧洲联盟
B.欧洲各国人民
C.欧洲共同体
D.西欧各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