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观察以下图片并回答问题。?
?
? 
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服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绿色军装是青年人最崇拜的服装
? 
20世纪80年代青年的结婚照?20世纪90年代青年的结婚照
(1)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绿军装最时尚??
?
(2)20世纪90年代的结婚照和20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
(3)综合以上认识,说明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
参考答案:(1)列宁装时髦的原因:建国初期,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绿军装成为时尚的原因: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美苏争霸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紧张;“文革”时期,军人在人们心中是最革命的,是捍卫社会主义的支柱,橄榄绿也就成了革命的标签。
(2)变化:人们对结婚照更加讲究。20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穿着比较随便,表情比较拘谨。20世纪90年代的结婚照,礼服比较高档,神情力求浪漫。原因: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上还不够宽裕,思想上还不够开放,人们把结婚照当做是一项程序;20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人们把拍结婚照看成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作永久的纪念。
(3)物质生活水平、思想开放程度、社会政治气氛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戊戌维新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要抓住“最突出”这一限定性的条件,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以上都是戊戌维新的意义,但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都未成功,估算不上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故此题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在1898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
材料二:?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编撰《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等书并送呈光绪帝的意图是什么?(2分)与其在材料二中阐发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康有为在材料二中引述的历史史实是否完全准确?请做出你的判断,(1分)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阐述变法的重要性,推动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实行君主立宪。(2分)
不矛盾(1分)。在他看来,法国革命造成长期流血斗争;而且中国不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社会现象,实行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是唯一正确的选择。(2分)
(2)不准确。(1分)因为法国“革变频仍,迄无安息”之说明显夸大;(2分)而中国虽废除封建(分封制),但仍长期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现象(君主专制统治强化)(2分)。两说均不符合法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康有为等人在“公车上书”中强调变法维新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他们所主张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富国、养民、教民;改革内政外交;设置“议郎”,议郎由各 ?府、县民选产生,可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等等。 ?
材料二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同年12月起改名为《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写文稿,介绍西学,分析国际形势,宣传变法维新。它每期印刷1000份,免费夹在《邸报》中分送在京的官员。一个月后,发行量增至3000份。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办的第一份报刊,在当时朝廷内外很有影响。 ?
材料三 “至此天下志士,乃知渐渐讲求,自强学会首倡之,遂有官书局、时务报之继起,于是海内缤纷,争言新学,自此举始也。”?
——康有为
(1)材料一中“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
(2)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的目的是什么?
?
(3)材料三中强学会于哪年成立?其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
(4)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宣传变法时有什么特点?
?
参考答案:(1 )原因:《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结果:都察院拒不代递,但已经流传京沪。
(2 )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维新变法。
(3 )1895 年。资产阶级维新政治团体。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 )资产阶级创办刊物,广造舆论,并组织政治团体,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动变法运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