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淘汰”等术语在中国流传并渐成爱国志士的口头禅。与这些术语的出现密切相关的近代思想家是
[? ]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陈独秀
2、选择题 明朝李贽甘冒“非圣无法”的罪名,自称“异端”的目的是
A.不愿与道学家同流合污
B.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抨击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3、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活动能力,没有采取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梁启超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⑴ 根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在变法中有哪些失误之处。(6分)
⑵ 材料二中,萧功秦认为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分析的视角是什么?(5分)梁启超观点的立足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现实情况怎样。(4分)
⑶ 据材料三,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时有何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4、判断题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贡献是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实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5、选择题 日本明治维新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商业
D.禁止土地买卖,维护领主所有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